全國評估熱線:13735805948
一種樹,它的名字叫作烏桕。烏鴉喜歡啄食它的果實(shí),因此得名烏木。烏木老了以后,其根部黑爛像臼,因而也叫臼木。李時(shí)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烏鴉喜食其子,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,顧得此名。
烏桕一年四季呈現(xiàn)迥然不同的美感。春天,干枯的樹枝抽出嫩芽,長出嫩綠的葉片。初夏,烏桕開淡黃色小花,密密麻麻堆成一條條穗狀花序,垂掛下來。
到了秋天,天氣轉(zhuǎn)涼,烏桕換上五彩繽紛的美麗衣裳。各色赤紅橙黃綴青綠,千嬌百媚漸變色,為清冷的秋季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冬天,青翠的臼殼,經(jīng)霜變黑,后自行裂開,臼殼剝落后,烏桕子潔白如雪。此時(shí)烏桕葉,逐漸凋零,高大的烏桕樹只剩光禿禿的枝丫和一串串烏桕子,烏桕子星星點(diǎn)點(diǎn),宛若珍珠,頗有一番雅趣。
清代的袁枚在《隨園詩話》中講了一段趣事,話說他在某年冬天出行,看到山頭樹上烏桕子稠密繁盛,誤以為梅花,正要賦詩一首,卻剛好就讀到江岷山太守詩云“偶看桕子梢白頭,疑是江海小著花”,又讀到杭堇浦詩云“千林烏桕都離殼,便作梅花一路看”。袁枚竟把烏桕子當(dāng)成了梅花,可見其亂真的程度。
作家郁達(dá)夫在《江南的冬景》中這樣寫道:“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,紅葉落后,還有雪白的烏桕子著在枝頭,一點(diǎn)一叢,用照相機(jī)照將出來,可以亂梅花之真。”
冬天的烏桕,朵朵“白梅”在藍(lán)天的映襯下顯得那樣純粹和美好,給蕭索寂寥的冬季,增加了一分浪漫的憧憬。